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331号A座19楼 18563228218 sworn@yahoo.com

新闻中心

千里驰援!新疆少年跨越天山为宿迁队点燃热血绿茵

2025-07-04

当江苏宿迁队在 “苏超” 赛场为荣誉拼搏时,一场跨越 4000 公里的暖心应援正在天山脚下悄然升温。来自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小学的 60 名足球少年,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喊出 “宿迁队加油!”,这段充满童趣与真诚的视频迅速刷屏网络,让这场足球赛事成为连接东西部的情感桥梁。

一、天山少年的绿茵奇缘

在克州实验小学的操场上,维吾尔族、柯尔克孜族、汉族等多民族孩子组成的足球队正在烈日下训练。教练阿热司兰介绍,这些孩子平时不仅练习控球、射门,更在训练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:“足球让不同民族的孩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” 得知宿迁队将在 6 月 21 日主场迎战盐城队,孩子们主动提出录制应援视频。镜头前,他们身着鲜艳的训练服,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齐声呐喊:“宿迁队的大哥哥们,你们摔倒了又爬起来的样子太帅了!我们也要像你们一样勇敢!” 更有孩子用维吾尔语补充:“虽然我们相隔万里,但足球把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!”

这份跨越山海的支持并非偶然。自 2018 年宿迁与克州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,两地教育协作不断深化。宿迁先后选派 5 批 94 名教师赴疆支教,第三批支教团团长徐维军介绍,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,更将江苏人的拼搏精神传递给边疆学子:“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足球学会坚持,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往直前。” 作为回应,克州实验小学与宿迁市实验小学等 6 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,常态化开展云端教研、互派研学等活动,让教育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。

二、双向奔赴的援疆情谊

在宿迁中学的足球场上,来自新疆班的 12 名学生正与本地同学默契配合。高二学生比拉力・买买提兴奋地说:“我在新疆就喜欢踢球,来到宿迁后加入校队,不仅球技进步了,还交到了很多汉族朋友。” 得知家乡的小朋友为宿迁队加油,他和队友们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:“我们在宿迁挺好的,谢谢家乡的支持!宿迁队一定能赢!” 据了解,宿迁中学自 2011 年设立新疆班以来,已有 200 余名新疆学子在此完成学业,其中不少人成为校园足球的骨干。

千里驰援!新疆少年跨越天山为宿迁队点燃热血绿茵

这种双向奔赴的情谊在赛场外同样动人。援疆教师们自发组成 “宿迁后援团”,在乌鲁木齐街头举着 “宿迁队加油” 的横幅为球队打气;克州文旅部门更计划推出 “跟着苏超游宿迁” 专项旅游线路,邀请新疆球迷到项王故里感受西楚文化,到骆马湖畔品尝洋河美酒。而在宿迁奥体中心外的 “优品市集”,新疆特色的手工地毯、干果摊位与本地非遗产品交相辉映,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。

三、足球点燃的城市热力

尽管在 6 月 21 日的比赛中,宿迁队以 0:1 憾负盐城队,但现场 2.6 万名观众的呐喊声与 500 万线上观众的热情互动,让这场赛事成为全民狂欢。球迷周慧激动地说:“看到新疆小朋友为我们加油,我比自己进球还开心!这就是足球的魅力,它能把陌生人变成一家人。” 赛后,宿迁队队长在社交媒体上回应:“我们感受到了新疆朋友的热情,这份支持让我们更有动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拼尽全力!”

一竞技app

足球带来的不仅是激情,更激活了城市的经济活力。赛事期间,宿迁推出 “持球赛门票免费游景区” 政策,带动 6 月 19 日至 22 日全市接待游客超 86.8 万人次,同比增长 48.13%;中心城区 5 家商业综合体销售额达 2200 万元,同比增长 17.8%。正如克州实验小学教练祁武年所说:“足球就像一座桥,让我们看到了宿迁的发展,也让宿迁感受到了新疆的热情。”

从天山脚下到骆马湖畔,从校园操场到职业赛场,这场跨越山河的应援不仅是对体育精神的礼赞,更是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。当新疆少年的加油声与宿迁球迷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,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足球比赛,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绿茵场上的绽放。正如援疆教师徐维军所言:“足球让相隔万里的人们心连心,这比任何比赛结果都更珍贵。” 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 “双向奔赴”,让体育成为连接东西部、凝聚中国心的纽带。